湖南省株洲市“2+2+2”模式助推高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创业
近年来,湖南省株洲市人社部门创新服务方式,强化精准发力,推出“2+2+2”模式,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就业创业,取得了良好成效,确保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90%以上。
实施两个计划——助推高校毕业生早就业
株洲市积极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通过把握一个关键、完善三项机制,确保高校毕业生早就业。
株洲市把握一个关键,即扎实开展实名登记和动态管理,将教育部门提供的毕业生信息,通过全市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系统按生源户籍逐级分配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基层平台,并按照统一规范、集中管理、动态更新的要求录入市实名信息系统,随时掌握最新动态,跟进提供相应服务。
株洲市完善指导机制,组建市级创业培训讲师团和创业服务专家咨询团,为有就业意愿和就业服务需求的毕业生创业者提供“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完善援助机制,对符合就业困难条件的,在最短时间内帮助办理失业登记和就业困难对象认定,实施“一对一”的重点就业援助;完善保障机制,对家庭困难的、毕业后两年内仍未就业的城镇户籍高线校毕业生,实行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
同时,株洲市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通过健全一个机制、完善两项制度、办好三大活动推动工作开展。
健全一个机制即健全促进大学生创业的部门协调机制。该市充分发挥就业创业和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集聚人社、教育、工商等职能部门力量,加强信息沟通、工作交流和政策衔接,共同做好大学生创业工作。
株洲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评审制度。2012年以来,全市共建成各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街路(市场)、创业扶持网点等100余个,每年保持新增50个以上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为大学生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的创业孵化服务。
株洲市全力办好“吴运铎创业奖”评选表彰、株洲市大学生创业大赛和创业培训进校园活动三大项目,培育树立了一批大学生创业明星和创业典型,激发了大学生创业热情,形成了“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株洲火车头”创业文化。
突出两大渠道——助推高校毕业生快就业
株洲市积极引导毕业生到新业态、新模式上就业创业。他们综合运用财税、金融、资金补贴等政策,重点扶持、引导处于初创期和早中期的科技型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企业)到新经济、新业态就业创业。近年来,株洲市先后打造了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以新业态、新模式为主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2012年以来,共带动6万余名大学生成功就业创业。
株洲市引导鼓励毕业生到基层、艰苦地区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株洲市制定有关文件,构建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长效机制。他们开发一批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领域就业岗位,引导、支持和激励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就业;认真落实基层服务项目计划,2012年以来共选拔、选调、招募300余名高校毕业生到茶陵、炎陵等基层一线从事“三支一扶”工作。他们健全基层工作待遇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好各项人才留用政策,对录用或招聘到贫困地区工作的毕业生提前转正定级,适当高定工资档次,并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适当放宽条件,让人才留得住。为了让人才“干得好”,他们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为贫困地区大学生干部职业发展、成长成才提供帮扶支持、创造良好条件,先后破格提拔近100名大学生干部走上副科以上领导岗位,促进了一批高校毕业生在炎陵、茶陵等基层成长成才。
抓好两项服务——助推高校毕业生稳就业
为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株洲市一方面主动与教育部门和各高校对接,将工作着力点提早向在株高校延伸,加强信息衔接和资源共享,并根据高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和就业创业意愿,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另一方面,株洲市加强后续帮扶。他们制发系列政策文件,给予高校毕业生全方位政策扶持。同时注重带动引导,切实发挥好湖南省首支创业基金——“株洲市青年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作用,首期投入2亿元,重点扶持青年、大学生、归国留学生创业。株洲市还实施创业奖补,对在城市五区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不超过1万元的一次性开办创业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在株创业大学生给予连续3年、每年8000元的资金扶持,2012年以来,共扶持大学生创业800余人次,发放金额近700万元。株洲市还将大学生列为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对象,2012年以来共发放大学生创业担保贷款542笔,发放金额5775万元。(王忠祥)